top of page

肥在起跑線

  • 作家相片: Heidi
    Heidi
  • 2021年5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7月3日

去年9月,姐姐家裡添了一名新成員,因為疫情的關係,平常只能在社交媒體看到小人兒的成長。短短8個月的時間,她由6磅不足、四肢瘦瘦弱弱的,變成眼前壯壯實實、活活潑潑的可人兒了。

正在驚歎她的雙臂、雙腿粗壯得像節瓜一樣的同時,不禁令我想起前陣子一個火紅的電視臺節目:尋人記。 其中一個主角是個6歲的肥仔, 他的名字叫成栢熙。 原來30年後的成栢熙跟兒時沒兩樣,除了體型都一樣是肥大厚實,他的身高與體重指數(BMI數值)更達到36。 而香港的正常數值是18.5-24, 視頻裡的梁醫生也說, 他的數值比西方的數值上限30還要高。眼前的成栢熙已由肥仔變成肥佬了! 莫非三歲定八十? 性格如是, 體型亦如是?


人生的成長過程中,有兩個急促的成長階段,第一階段,由零歲到一歲的嬰兒成長期。 第二階段便是十二到十八歲的青春期。

不同年齡有不同營養的需要,其中以能量最為重要。 如果供應不足,會影響生長及器官的發育,如果供應過量,會增加肥胖症及相關的健康問題。 初生嬰兒由0-6個月,都是喂哺母乳或母乳化的配方奶粉。在營養攝取方面,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粉也要照顧到嬰兒的智力、骨骼及內外器官的發展,照顧者都需要依照醫生的囑咐進行喂哺, 例如每天喂哺的次數、每次喂哺的份量等。母乳與配方奶粉的分別在於營養的天然與添加,大家可以在下列圖表清楚得知,為何母乳被各國政府致力提倡喂哺,明顯是母乳不但營養價值高,它還含有高濃度的蛋白質及抗體,而且母乳中的寡糖,是具通便作用。


由6個月開始至1歲的嬰兒要適量添加固體食物作為營養輔助,因為6個月後,嬰兒的腸道發育開始堅固,敏感度相對提高。 這個階段攝取的營養與份量,大都交回父母自由發揮,除了要遵照一些守則,例如: 食物的形態是先糊狀再到小塊狀,濃度是先稀後稠; 而種類是先選擇蔬菜類,如南瓜、紅蘿蔔、蕃薯及綠葉菜等; 然後是添加肉類,如雞肉、豬肉,再之後便可以嘗試魚類及海鮮了。 一般1歲至12歲的成長速度比嬰兒期慢。 1-3歲是幼兒期,3-6歲為學齡前,7-12歲則是學齡兒童。 這三個階段成長速度雖不及嬰兒期, 但他們的營養需要及攝取量不能忽視,否則,一是營養不足,一是營養過剩,對日後心理及生理的影響極為重要。 幼兒期所需的能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及維生素已達成年人的50%。以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取2000卡路里的能量計算,幼兒期熱量攝取是800-1250卡路里, 蛋白質的每天攝取量為40-50克,脂肪則是35-40克。 學齡前的兒童活動能力和範圍逐步增加,發育速度雖然相對減慢,但仍穩步增長,能量、蛋白質及其化的營養攝取也相對提高。而學齡兒童的體力活動及智力發展迅速,根據《王帝內經●上古天真論》記載: 「女子七歲, 腎氣盛, 齒更髮長; 丈夫八歲, 腎氣實, 髮長齒更」。這表示, 孩童到了七至八歲時, 腎臟機能開始轉強, 乳齒脫落而恒齒長出 ,以及頭髮生長速度加快。 身體外觀的改變, 便體現了新一階段的開始。



此時,更需要控制兒童的飲食。若攝取過量,及或選用煎、炸、多盬或多糖的烹調方式,容易誘發肥胖的風險。 回頭再看成栢熙的例子,因為兒時喜歡吃炸雞翼、炸薯條、雪糕及喝凍檸茶、唧唧冰等高油脂及高糖份的食物。6歲的栢熙已被醫生介定屬於癡肥,這種兒童肥胖症傾向在成年期仍會持續肥胖,因為體內的脂肪細胞數量一但形成,往後也不能改變,這也增加年輕時患上糖尿病、高血壓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。相反,若這階段的兒童營養攝取不足,例如缺鈣、脂肪太少等,往後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較一般人為高。


今天的成栢熙,他的BMI數值是36, 遠遠拋離正常數值18.5-24的上限。有理由相信,他現在的體形,確實三歲定八十,肥在起跑線了。


大家可以到下面的連結👇, 算算自己的BMI數值, 是屬於不足? 正常? 還是超標?

若是偏離了正常數值, 便要檢視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, 是否是時候約見你的醫師或營養師了。


資料來源: 勵進國際培訓學院~ 營養科學及食品文憑課程: 人生階段(嬰幼兒、學齡前及學齡兒童)

尋人記視頻:

Comments


+852 92554617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
©2021 by Virtuous Life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