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守好你的原則~外篇

  • 作家相片: Heidi
    Heidi
  • 2021年3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7月1日

執筆時電視新聞正在報導,有健身院爆發集體感染,未知會否引發第五波的疫情,實在令人懮心。


健康是內外兼備,外在是運動,增強體力、心肺功能;內在是膳食,要食得好、食得有營。 適量的運動, 例如持續30分鐘的急步行, 腦部會釋放出多巴胺, 是一種快樂的賀爾蒙,令人身心舒暢; 而一頓營養豐富又合味道的餐膳, 不但令人產生食慾, 也令人產生幸福的感覺。 要達致身心平衡, 運動與食物, 要互相配合, 缺一不可。


針對全球195個國家進行的研究指出, 2017年全球有1100萬宗死亡個案(佔當年全球5分之1死亡個案)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。這項名為「全球疾病負擔」的研究報告,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(IHME)助理教授阿夫欣(Ashkan Afshin)領導,分析1990年至2017年人們的15種飲食與致命疾病的趨勢,這個研究報告, 2019年4月在醫學期刊《刺針》發表, 令人意識到, 不平衡的飲食, 會引致嚴重後果 。


該研究更指出, 除了高鹽、加工肉食太多等因素外,原來,日常飲食中,全榖類(例如原粒燕麥、糙米)、水果類(例如蘋果、橙、士多啤梨)、果仁類(例如合桃、杏仁、開心果)、纖維(不同顏色的蔬菜)及鈣質(例如奶類、荳腐、魚乾仔、蝦米)的吸收不足,也是致命原因! 既然說飲食要均衡,這邊廂少吃所謂的垃圾食物,那邊廂亦要多吸收對身體有益的食物來補充、平衡。

舉一個有趣的例子,一條簡單及人人合用的淮山茨實湯方,原方材料: 淮山、茨實及元肉, 並佐以瘦肉煲湯 。 材料中的淮山, 有補脾功效, 茨實是益腎, 元肉補心脾, 而廋肉是益脾陰, 它扮演着引導的角色,作用是將食物的精華(營養)由消化道引領到脾臟進行運化後, 再帶到腎臟吸收。 腎臟是先天之本, 它先天強壯與否, 全在於嬰兒在母體內所得到的營養, 功能除了吸收脾臟帶來的養份, 也扮演清道夫的職能, 清除腎臟的代謝物; 脾臟是後天之源, 而腎臟後天的成長, 是需要脾臟的協助, 簡單地說, 脾臟功能越好, 帶動腎臟吸收營養越好, 清除代謝物的能力越強, 反過來會回饋脾臟, 如此一來一往, 互相帶動, 平衡互相的不足, 循環不息。


今天不妨試試這個淮山茨實瘦肉湯, 在原方上調節一下,便可以從中領悟到平衡的重要性:

淮山一両, 茨實一両, 元肉三粒, 瘦肉半斤, 水七碗煲至兩碗飲用。 這個湯水,適合一般人服用 。但如有內熱者,便應去掉元肉;如有便秘者,可增加淮山至一両半並同時將茨實減至半両,一加一減來個平衡,也配合個人的需要。


說到底,飲食的原則,就是平衡!而且還要是配合個人的特質,不能一本通書看到老。

資料來源: 勵進國際培訓學院~ 營養科學及食品文憑課程: 何謂均衡飲食配搭(上/下) 研究資料來源: 「全球疾病負擔」研究報告資料:


有線新聞FB專頁:新聞通識:

湯方資料來源:

陳知行中醫師

Comments


+852 92554617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LinkedIn

©2021 by Virtuous Life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