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負青春
- Heidi
- 2021年6月1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1年7月17日
一個週末的晚上,收看了一個歌唱比賽節目,參賽者都是十多二十歲的年青人, 除了歌聲要動人, 外型也要討好。 大會替他們悉心裝扮,慕求把他們展現成年青人的皆模,為的是要取悅受眾,提高收視。
看著看著,見他們的身形大都是高高的、手腳都是瘦瘦的,符合坊間典型的審美準則:瘦,就是美。 所以他們基本都是同一個模式展現人前。
在人生的成長期裡,12-18歲這個年齡組別,是第二個生長高峰期(第一個急促成長期是0至1歲, 請參考文章: 肥在起跑線)。生殖系統迅速發育成熟,第二性徵逐步出現。
《黃帝內經●上古天真論》有說: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沖脈盛,月亊以時下,故有子。 丈夫二八,腎氣盛,天癸至,精氣溢瀉,陰陽和,故能有子。 這說明,踏入青春期的年紀,少年男女有了生理上的改變。 少女因為暢通而旺盛的任脈及太沖脈,開始月亊來臨;少年亦因為腎氣充足而有精氣溢瀉。 此階段的少男少女開始擁有生育的能力。
此時除了在營養上的配合,心理質數的培養對這個年齡層來說,也非常重要。
青春期的少年男女,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形及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。為了配合別人的目光,尤其女孩子們都喜歡追求歡苗條身形,寧願捱餓,自我控制飲食,刻意減輕體重,所以容易引起營養不良、代謝和內分泌失調, 嚴重的甚至出現神經性厭食。發病年齡在13-25歲,男女患病比率約為1:9.5。患者多為沒主見,自信心差,容易受外界影響,長期服用減肥藥等。身高及體重標準(男女成長身高/體重曲綫圖~18歲以下👉https://kknews.cc/baby/68mooxm.html) 均比同齡減少15-20%或以上。
由此可見,處於發育階段的少男少女,主觀思維是節食、減重來滿足外界對漂亮的定議,久而久之,壓抑了身體的成長、阻礙了這個發育期應該有的營養吸收能力。 例如害怕肥胖,拒絕攝取鈣質豐富的奶類製品、優質的肉類、優質油脂類的食物等,因而導致體重過輕,骨質密度下降,容易引起骨質疏鬆問題,又因油脂不夠,大腸蠕動能力変差,容易引起便秘。
若節食過度,例如每天進食量比前減少2/3以上,BMI 低於17.5(正常是18.5-24), 體重下降15-20%, 常出現頭暈、皮膚乾燥、彈性差、臉青唇白,皮包骨等情況;嚴重時,女性甚至會出現停經問題。
常見的營養素缺乏,有維生素B1、B2、B6及E; 礦物質有鈣及鋅。都是因為要節食減重,通過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(澱粉、全穀物類是B1的主要食物來源)、蛋白質(肉、奶、蛋及豆類等是B1, B2、B6、鈣及鋅的主要食物來源, )及脂肪(油脂類、果仁類、深海魚是維生素E及脂肪的主要食物來源。)三大熱量來源來調節體重。
出現這些症狀,除了藥物治療(抗抑鬱藥物),也需要心理輔導(臨床心理學家的認知行為治療),要令患者對自我價值的觀念改變,最重要接受自己。 一個人外表的美與醜, 只是別人的一種主觀意見套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而已,也沒有劃一的標準。 言而,不同的成長階段,便有不同營養的需要,以維持生命的延續,這都經過前人及科學家們的研究、實踐所得出來的結論。
少年們,要對得起自己,勿再燃燒青春,生命是沒有take two, 不可以重來。瘦不一定是美,健康才是王道!
資料來源:
勵進國際培訓學院
1. 營養素奇妙旅程
2. 嬰兒、幼兒、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的營養需要
3. 厭食症
※圖片來源:頭條日報
Comentarios